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
A. 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B. 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
C. 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 D. 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
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 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 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 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 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古罗马时期,万民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学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其中,裁判官根据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条文做出的裁决,是裁判官告示的重要部分。这说明
A. 自然法原则是司法判决的唯一准则 B. 罗马法借鉴了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
C. 习惯法长期影响古罗马的司法实践 D. 万民法在治国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1984到1991年间,中国国内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只要厂家生产出来,就很容易卖得出去。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出现了一波自主创业的高潮,私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据此可知,这—时期
A. 市场经济目标提出激发创业积极性 B. 缓和国内供需矛盾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C. 政府开始调整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物资匮乏迫使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建国初期中国
A. 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 B. 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
C. 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 D. 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
下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 | 部分历史事件 |
东北军爱国官兵 | 江桥抗战(1931.10) 双城狙击者(1932.1) 热河抗战(1933.2) |
东北抗日义勇军 | 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 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 攻克安达县城(1932.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 | 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11) 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934.8) 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 |
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 | 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 察哈尔抗战(1933.5) 绥远抗战(1936.8) |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D.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