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第七表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线”,“橡树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一规定
A. 强化了物权的归属 B. 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C. 协调了邻里的关系 D. 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24.8%,平均每年递增4.5%。粮食总产量19505万吨,比1952年的16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 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C.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这反映了
A. 通过舆论强化对官员的监督
B. 允许民间新闻出版的自由
C. 开创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先河
D. 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B. 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 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