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籍叙述此时李世民为西讨元帅,排除B;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处叙述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排除D;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 考点:史观史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叙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195

15

汉文帝十六年

164

24

汉景帝中六年

144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106

108郡、国

 

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查看答案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之,习天文、历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在研究蝗灾时,他对从春秋到明万历年间的蝗灾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排比、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蝗灾频发的季节和发生的条件,得出蝗灾发源于沼泽地的论断,对明代乃至民国期间的蝗灾防治形成了积极影响。《本草图经》记载“菘菜不生于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徐光启对此表示怀疑,亲自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菘菜并没有变成芜菁,进而纠正了《本草图经》的错误。他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指出“几何之学,深有益于致知”。

1633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在他72年的生命历程中,很长时间被社会问题所困扰。徐光启认为他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他把西学作为解决晚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不是将西学视为一种学术。在他那里,西学实现了同儒家文化的恰当结合。

——摘编自王东升《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是否真的“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后,美、日、英、法、意等国相继制定扩充海军的计划。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给各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各国都视别国海军力量的增强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美国国务卿休斯在华盛顿会议的一开始便提出暂时停止建造新战列舰,确定各国战列舰的吨位比例。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签订《五国条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在对航空母舰的比例也达成协议。而在对其他舰艇和陆军、空军的数量限制上没能达成协议。

华盛顿会议之后,按照条约的具体规定,缔约各国都拆除了一批正在建造和服役的主力舰,并在10年内相对缓和了主力舰的造舰竞赛。同时,各国就竞相发展非主力舰。到1927年,已经建成和正在建造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英国有289艘,合计61万多吨;美国有350艘,513,000多吨;日本有179艘,347,000多吨;法国有113艘,225,000多吨;意大利有75艘,131,000多吨。

——摘编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国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国条约》。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考核,被称之为“考课”或“课绩”,原则上是对于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既是对官员业绩的检查与督励,也是朝廷多方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在考课令文中,对于“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为“四善”。在考核各级官吏时,基本实行“三等考第”之制来评价官员任内表现,以特行升黜。宋廷要求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地方官员要逐年申报任内业绩。宋代考课法实施中,“官给历纸,验考批书”。“历纸”即官员功过的明细登录单,“批书”即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的内容,是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之一。课绩制度在其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课绩定等通常是根据职务高低要冗等既定因素而非实际表现,对绝大多数官员书以固定的“常考”。能力、绩效互异,考第却无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朝的考课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