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6分)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9分) 【解析】(1)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得出。 (2)“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联系教材所学法德关系,以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指向的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学 科&,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7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   钟表的演变

古代

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士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是可以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达到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查看答案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