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内战在苏俄猛烈进行时,欧洲面临...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内战在苏俄猛烈进行时,欧洲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共产主义是否会向西方传播。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认为,……如果德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那么它的工业实力和俄国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就会是不可摧毁的,革命的前途也就会有保障。

最初,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然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产生一个苏维埃德国,而是产生一个资产阶级的德意志共和国。

有几个当时未被注意到的因素可解释这一重大结果,一个因素是战前德国的繁荣,它使工人阶级比较心满意足、无心革命。诚然,1914年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欧洲最强大的政党,但它很保守,专心致力于社会改革而不是致力于革命。同样重要的是德国农民的富裕,他们的境况比俄国农民要好得多。而且,战争在德国革命的时候已结束,这又与俄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此外,在德国,当最后的较量到来时,革命的反对者能号召可靠的军队支持他们。最后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是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的依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后没有产生苏维埃德国的原因。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一战后欧洲革命运动高涨;一战战败导致德国原有统治力量的严重削弱;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依据;德国是发达工业国,较俄国更具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2)经济繁荣使工人农民较为富足而缺乏革命热情;一战结束人民渴求和平;资产阶级政权得到军队的支持;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 【解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依据主要在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德国的影响;一战使德国原有的统治力量被摧毁,为工人阶级夺权创造了条件;德国的工业发达,无产阶级的力量相对俄国要更为强大;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一战后德国所经历的严酷局面促使革命具有群众基础等。 (2)没有产生苏维埃德国的原因在于一战前德国工业的繁荣使工人阶级对革命不感兴趣;无产阶级政党致力于社会改良;资产阶级有军队的支持;一战结束后,人民渴望和平;以及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在位),是汉高祖刘邦之庶子,初为代王,惠帝死后由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迎立为帝。文帝作为长年在外的藩王,在朝廷一无威信,二无心腹,一大批跟随高祖打天下的元勋功臣还在台上,他只有小心谨慎,以求地位的稳固,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

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甚至多次亲自参加耕作,还让皇后亲自养蚕,以作示范。文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把田租降至三十税一,后又干脆全免。他还松弛山林川泽之禁,赈贷鳏寡孤独,救济穷困老弱。

为了选拔人才,文帝开创了察举制度,还鼓励大臣进谏议政。廷尉张释之数次依据法律顶撞皇帝,文帝却始终委以重任。法律方面,文帝即位后废除了“诽谤訞言法”和“相坐法”,还废除了由来已久的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

文帝时期政治的宽厚,得益者首先是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如黄头郎邓通,因得文帝宠爱,占有蜀郡严道的铜山铸钱,富可敌国,有“邓氏钱,半天下”之称。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汉文帝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汉文帝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发生于二十世纪的世界史重大历史事件:

二十世纪一十、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俄国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三十、四十年代,西方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联合国;四十、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总协定;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五十、六十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八十、九十年代,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苏东剧变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智能技术重大突破。

请根据提供历史材料为世界现代史概念进行定义,并结合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立论鲜明,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西方”“东洋”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名称的演变

时期

名称

主要范围

汉朝

西域

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东汉

西域

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唐朝

西域

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五代

西洋

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明代

西洋

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西方

欧洲国家

晚清

西方、西洋

专指欧洲国家

二战后

西方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材料二“东洋”名称来源宋代,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但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二战后的“西方”与晚清的“西方”内涵有何不同?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何共同特点?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洋易主”的原因。

 

查看答案

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51~1961年,英国对英联邦国内的

出口从50%下降到32%,而同期英国对西欧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显著增加。1960年,英国对共同体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5.4%。这一现象

A. 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的结果    B. 是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结果

C. 是英国经济竞争力削弱造成的    D. 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查看答案

1854年,英国政治家理查德·科贝登郑重声明:“我认为有知识的人们都会赞同雇主有采取适当措施经营管理工厂的权利。如果工人们试图裁定雇主应该雇佣哪些人⋯⋯他们就明显地侵犯了资本的权利。工人有权拒绝为雇主工作,但不应当丧失理智地提出条件并强迫雇主按照这些条件来雇佣他。”对科贝登这段话解读合理的是

A.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思想    B. 反对政府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C. 反映代表工人利益的工党控制了议会    D. 希望政府限制工人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