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38年出版,斯大林亲自撰写、修订)记载:“(1935年)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由此可知
A. 苏联的农业政策符合国情 B. 苏共极力为农业集体化政策辩护
C. 苏联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D. 苏联农业生产缺乏宏观计划指导
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1937-1945年,消费合作社在全部合作社中所占比例由0.4%上升到14%。消费合作社主要承担粮食、食盐、火柴等日用品的专卖任务,每种商品价格均低于市价,差度在5.55%至58%不等。据此可知
A. 国民政府曾尝试过社会主义改造 B. 消费合作社利于抗战时的经济稳定
C. 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得以实现 D. 国共合作影响到了国民政府的政策
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 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 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 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 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这表明
A. 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B.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 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 D. 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
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这一变化表明唐朝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行政效率的提高
C. 决策中心的转移 D. 中央集权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