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此处的“原始动力”指
A. 实业救国 B. 救亡图存 C. 学习西方 D. 民主共和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主体 B. 列强加大对华的商品输出
C.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机遇 D. 近代经济对外资依赖加强
越南黎朝绍平元年(1434年)诏曰:“第一场,经义一道,四书各一道,并限300字。第二场,制、诏、表。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一道,1000字以上。”由此可见
A. 越南的科举考试仿效中国 B. 越南人可参与明朝科举考试
C. 八股取士制度推广到越南 D. 明政府在越南开设科举考场
宋朝廷敕封泉州海神“通远王”,留下“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等大量记载海外交通史的石刻。元朝敕封海上女神妈祖为“天后”,取代了通远王的海神地位。这说明
A. 海外贸易发展提高了城市政治地位 B.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文化交融
C. 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女性地位提高 D. 政权的更迭影响民间信仰的变化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哗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A. 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B. 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C. 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 D. 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