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袁世凯督直以后,身兼清廷参预政务大臣...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袁世凯督直以后,身兼清廷参预政务大臣、会办练兵大臣等八大要差,极力迎合清廷,加紧推行“新政”,成为清廷的重要决策者。袁世凯坚决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八年在保定成立学校司,次年奏请递减科举中额,改学校司为学务处,领导全省教育。饬令该处设置研究所,研究学校编制和教授方法,派员考核官绅办学情况,令各地设劝学所、宣讲所,筹备公款,积极办学;分批派遣人员赴日考察教育,选派留学生赴日学习师范,并捐银2万两表率群僚和士绅出资办学。光绪三十一年,又领衔与其他督抚合词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推行新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的新学措施。

 

(1)措施:组建兴办各级新学机构;派人考察外国先进教育制度;以身作则,捐资助教;创办学堂,培养师资;提倡废除科举,推广新式学堂。 (2)简评: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促进教育科技的近代化;推动了清末新政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清朝统治。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坚决主张废科举,兴学堂⋯⋯设置研究所,研究学校编制和教授方法,派员考核官绅办学情况,令各地设劝学所、宣讲所,筹备公款,积极办学;分批派遣人员赴日考察教育⋯⋯并捐银2万两表率群僚和士绅出资办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兴办新学机构、派人考察外国、捐资助教、创办学堂、提倡废除科举等方面概括袁世凯推行新学的措施。 (2)本题根据材料“极力迎合清廷,加紧推行新政,成为清廷的重要决策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培养人才、促进教育科技、推动新政、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维护清朝统治等方面简评袁世凯的新学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海防观念意识基本沿袭明朝统治者的思想模式。统治者长期重视西北边防,认为“重新疆所以保蒙古,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而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上,即使是因解决台湾问题而留名青史的康熙也有过“台湾省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的念头。清朝水军建立伊始,其方针是“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没有经略海洋、决胜海上的战略思想。嘉庆年间,受“洋盗”蜂起的刺激,朝廷先后颁布《华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八条》等诏令,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海岸线绵长,防不胜防,“为今之计,宜先分险易、权轻重,定沿边海势为北、中、南三洋”。“北洋”以旅顺、威海为重镇,“中洋”以崇明、舟山为重镇,“南洋”以南澳、台湾省、琼州为重镇。如北洋有事,除大沽、旅顺.威海等处防守外,“宜分船两队,一防守海口,一出洋游弋”。如南洋有警,“则调南洋各海船,以扼新加坡及苏门答腊之海峡,迎击于海中”。他还认为中国应“以商为本”、“工商为本”,先富而后强,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以上均摘编自刘中民等《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海防观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关于海防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1948年5月,欧洲统一支持者在海牙举行第一次聚会,会议代表包括西欧各国议员、官员、教授、作家、工会代表共近800人,美国、加拿大也派观察员列席。大会指出必须合并各国的部分主权,在一个联合欧洲的范围内解决德国问题。这次大会

A. 正式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 为后来德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C. 表明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的野心    D. 体现上下联动推动欧洲一体化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针对议会民主制中地域代表制存在的弊端,列宁明确提出用苏维埃的生产单位代表制代替之,即在苏维埃制下,选举单位和国家的基层组织不按地域划分,而是按经济和生产单位(工厂等)划分。这种选举办法

A. 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况相适应

B. 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对政治的操控

C. 是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彻底否定

D. 突出工人阶级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1833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工人的民主权利得到提高    B. 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C. 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并存    D. 政府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