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 中德关系趋势 B. 中美关系趋势 C. 中苏关系趋势 D. 中日关系趋势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 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D. 反对外国势力干涉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颜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算推步之学,中法固远不逮西法,今法固大胜于古法,以疏密之不同也。故韬以为古法有用而今法无用。今法易时必变,而古法可以历久无弊。……数者六艺之一耳,于学问中聊备一格。……即使天地间尽学此法,亦何裨于身心性命之事,治国平天下之道;而使天地间竟无此法,亦非大缺陷事也。若夫鸟兽草木之学,其精者谓能得一骨可知全体,得一叶可辨全株,徒闻其语,未见其人。
﹣﹣王韬《弢园尺牍》卷四
材料二
天之聚数十西国于一中国,非欲弱中国,正欲强中国,非欲祸中国,正欲福中国。故善为用者,可以转祸而为福,变弱而为强。不患彼西人之日来,而但患我中国之自域。无他,在一变而已矣。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五
材料三
顾论者徒夸张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熟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递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所恃者,在上下之通情,君民之分亲。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四
材料四
王韬这一代,也只有这一代,才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无火车到有火车的巨大跃进。这些也同样适用于王韬和孙中山个人。虽然孙中山代表了革命进程的稍晚阶段,在这种意义上他比王韬要新。但若就他们个人一生所包括的文化变化容量而言,从代际变化的相对观点(而非积累或展望的观点来看),王韬却比孙中山要新。
﹣﹣【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韬有关中西文化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韬思想较之前有哪些变化?试分析其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得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清政府下令各地筹建咨议局得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并指出清政府所谓“立宪”的实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