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觅进行适当的斗争。陆定一的言论
A.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
D. 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二者都( )
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 反对愚昧迷信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 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孟子提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韩非子提出:“夫拼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可见二者
A. 提倡“以民为本”
B. 以人性为出发点探讨问题
C. 主张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D. 探讨的根本问题是一致的
二战后,“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还有学者认为: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材料表明这一“现代化”概念
A.就是“西方化”“工业化”,专属于西方社会
B.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世界近代以来的深刻变化
C.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
D.其本质就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