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B 【解析】“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体现了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错误; “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体现出重视证据,无法体现“灵活使用”,错误;“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反映的是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正确;“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已经过去。”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正确;故选B. 2个。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分权制衡思想,根据“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说明重视证据,不符合“灵活使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 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 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C. 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D.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查看答案

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国家

礼单

英国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A. 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 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C. 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 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查看答案

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

A. 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

B. 不同史观的评价立场不同

C. 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

D. 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

 

查看答案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刘知己“三长”说的基础上提出“史德”,其标准是

A. 史学家应该要有叙述史事的能力

B. 史学家要对统治者负责

C. 史学家应具备职业道德心术端正

D. 史学家应该对时代负责

 

查看答案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三教合一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三民主义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三大政策

表明当时中国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三大战役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A. 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