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 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 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 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清代《京都风俗志》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人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这反映出
A. 养殖业得到重视 B.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 小农经济的形成 D. 生产方式影响习俗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 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 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淸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
A.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
C.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 B. 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
C. 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 D. 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