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各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璧,以遵守焉。”以上材料反映了
A. 统治者逐渐放弃了“抑商”政策 B. 商人政治经济地位有较大提升
C. 统治者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 D. 官商勾结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说“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控制海外贸易
B.明朝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中国手工业发达
D.中国参与西方的殖民掠夺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
A. 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 有利于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客观上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增长 D. 是政府抑制兼并的结果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
A. 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 B. 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 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 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棉布柔软结实,价格便宜 B. 棉纺织业技术进步
C. 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D.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