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说明心学
A. 重视道德修养 B. 强调格物致知 C. 倡导知先行后 D. 主张人性本恶
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步辇图》 C. 《清明上河图》 D. 《墨兰图》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 强化专制集权 B. 巩固宗族团结 C. 稳定统治秩序 D. 维护社会和谐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从新中国初期制度建设的角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交往频繁,国家间竞争激烈,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变幻莫测。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古代已出现护照雏形,当时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以表示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利。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使他们在国外经商时能受到优遇和保护。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国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普遍采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称所著《历史》(希波战争史),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写作此书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记载人们纷争的原因。他通过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获得了大量资料。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希罗多德的《历史》常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其全书语言生动,文笔流畅,词汇丰富,为后代历史文学的范例。
比希罗多德晚出生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下的中国,还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和民间采访,弥补了文献的不足,总是征引多种史料进行比较,然后谨慎取舍。司马迁志在“通古今之变”,要把从黄帝到汉武帝时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作一次整理,从而悟出成败兴坏之“理”。《史记》的文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的共同点。
材料二
名称 | 地点 | 创办方 | 种类 |
徐家汇博物院
| 上海(1868) | 法国传教士 韩伯禄
| 自然科学类 (中国近代最早的博物馆) |
京师同文馆博物馆 | 北京(1876) | 清政府 | 自然科学类
|
敬业书院博物院 | 烟台(1879) | 德国人瑞乃尔 | 自然科学类 |
天津考工厂陈列馆 | 天津(1902) | 周学熙 | 商品类 |
南通博物苑 | 南通(1905) | 张謇 | 综合类 (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 |
京师劝工陈列所 | 北京(1906) | 农商部 | 商品类 |
国立历史博物馆 | 北京(1912) | 教育部 | 社会历史类 |
地质陈列馆 | 北京(1916) | 农商部 | 自然科学类 |
故宫博物院 | 北京(1925) |
| 社会历史类 |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的特点,结合背景进行分析。
材料三仿佛惊蛰之后的万物一样,当被震惊的思想开始复苏并试图寻找新资源的时候,人们会在过去所有的古典中去寻找,让所有的古典重新说话——只要是人需要的——但是当他们重新说话时,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它不仅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典,而且也不是人们曾熟悉的一套老生常谈,原来它还有新意。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3)提炼材料三的观点,并根据所学中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