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些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A. 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 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D. 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B.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A. 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
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周初的封诸侯、建国姓,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这说明
A. 周初中央集权具有血缘关系特点
B. 氏族部落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C.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D. 周王的分封强化了氏族部落组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阮元(1764~1849年),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
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在读书时多少注意学以致用,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掌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校刊记》《经籍幕话》《积古斋钟鼎弃器款识》《国史儒林传》等巨著。
李元度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卉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的学术文化成就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学术文化成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