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权基本上集中到中央,缩小专区、县、公社的财权;...

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权基本上集中到中央,缩小专区、县、公社的财权;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账,保持收支平衡,不准列赤字预算。这表明我国

A. 开始加强计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B. 试图改变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

C. 简政收权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D. 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政治基础

 

C 【解析】首先根据时间来看:1961年,这是国民经济调整的一年,从材料给出的措施也可以看出是一种调整型的措施,为的是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理解政策的真实含义;B选项错误,政社合一在当时依旧是主要形式,没有要改变的趋势;D选项错在本题与工业内容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查看答案

1905年后,中国报刊杂志中“国民外交”一词增多。如“国民为外交之主体”,“扫除其所谓专制的朝廷外交之误想,一变而为立宪的国民之外交”等。“国民外交”的流行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A. 政府外交逐渐转向被动    B. 近代国际观念深入发展

C. 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潮流    D. 传统外交观念开始动摇

 

查看答案

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查看答案

据1637年《澳门纪略》记载,1570-1636年间,日本的长崎成了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活跃的城市。可是到了1636年,住在这里的所有欧亚混血儿以及他们在日本的妻子、母亲大批迁居到澳门,成为澳门居民中的另一新的群体,以致于形成了一条日本人街区。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澳门在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B. 东亚朝贡体制阻碍了中日民间贸易

C. 英国航海条例削弱了葡萄牙的霸权    D. 中国政府鼓励澳门的海上贸易活动

 

查看答案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A.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

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