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

A. 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C. 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久悲壮    D. 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 【解析】教育部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因为日本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是实现其大陆政策这一既定目标的其中一步,侵略的屡屡得手使其野心不断膨胀,最终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人民的抵抗也是由开始的局部抗战到后来的全民族抗战,两者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种修改能够更完整的体现侵略与抗战的全过程,故选B;A不符合题意,CD说法过于片面,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紧扣时政热点(“十四年抗战”概念)出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用史实去解释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属于历史核心素养里的历史解释问题,所以这个题目值得考生深思,该如何去解释现实中的历史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对垒的文化论争中,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不同,宣扬“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提出:不要把科学视为“信条”,主张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 认为西方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 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C. 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

 

查看答案

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

A. 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    B. 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

C. 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    D. 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

 

查看答案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即使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近代以来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导致人口迅速增长

B. 精耕细作和高产作物的推广能够解决人口问题

C. 近代中国工业化程度低制约了人口问题的解决

D. 要根本解决人口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查看答案

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 注重写意甚于写实

C. 表达文人政治追求    D. 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查看答案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朝廷命官,却在古徽州遭到了广泛的“贬值”,便是普通人家的男子,也有互相敬称为朝奉的。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 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 徽商走官商结合之路

C. 徽商的社会形象下跌    D. 徽商的政治虚伪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