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沿袭明制,国子监为中央最高学府。平时所习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沿袭明制,国子监为中央最高学府。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每月有月课一次,三月有季考一次。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与诏、诰、表、策、论、判。考试成绩,清初首用积分法。各省的府州县郡都设立有官学,府有教授,州有学正,县有教谕旨,并各有训导为福。从嘉庆道光以后,太学乃衰。正轨的现代型学校,始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后经戊戌政变、拳匪之乱,使教育革新计划一度中断。后成立学部,乃订立新学制,于全国普设现代式学校。光绪三十一年始,正式裁国子监、停科举,而以京师大学堂代“太学”、“现代教育”代“旧式教育”矣。

一一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清史后编》

材科二

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教会将教育看成是其传播宗教思想和培养信使的重要手段。1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半个世纪的办学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这些学校除了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社会精英外,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在剑桥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直接与杜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163年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据《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六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旧式教育”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以来“现代教育”取代“旧式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世纪时期相比,15~18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特点:沿袭传统,创新少;重儒家经典;形成了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与科举取士紧密结合。 原因:“旧式教育”束缚人们的思想,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与选拔的需要;西学东渐,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政治改革运动的推动;科举制被废除;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变化:教育逐渐摆脱教会、贵族的控制,走向世俗化、大众化;重视实用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学术研究。 影响: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为工业革命在英国产生奠定了基础。 【解析】(1)特点,根据“清初沿袭明制,国子监为中央最高学府。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各省的府州县郡都设立有官学”“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概括即可;原因,根据材料前部分所习课程和考试方式,“戊戌政变、拳匪之乱”“正式裁国子监、停科举”,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归纳答案。 (2)第一小问,根据“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得出:教育逐渐摆脱教会、贵族的控制,走向世俗化、大众化;根据“除神学以外,都直接与杜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概括出:重视实用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学术研究;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变化”归纳影响,在联系以后开展的工业革命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 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 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

D. 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查看答案

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A.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    B. 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 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 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查看答案

古代罗马法规定:承认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其自己事务的法律规范,这在多种法律规范并存的情况下,必然发生法规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保证了法律规范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也促使法律规范本身达到实质合理性。这一规定实际上反映了罗马法的

A开放性

B.公正性

C.权威性

D.无序性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

A. 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C. 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久悲壮    D. 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