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卢毓传》记载:卢毓于曹魏之时两为吏部尚书,前后历五、六年,“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度
A. 较好地反映了民意 B. 仍以德才为主要标准
C. 受世家大族影响较大 D. 被科举制取代具有必然性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
受朝国 | 鲁国 | 晋国 | 齐国 | 楚国 | 越国 | 纪国 |
次数 | 39次 | 38次 | 11次 | 10次 | 2次 | 1次 |
由此可以推论
A. 周王室衰徽,札崩乐坏 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康熙
材料二“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孙中山作此评价的目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20世纪的重大战争表(见表)
时间 | 名称 | 主要原因 |
1904﹣﹣1905 | 日俄战争 | 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
1914﹣﹣1918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
1939﹣﹣1945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1950﹣﹣1953 | 朝鲜战争 |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
1961﹣﹣1975 | 越南战争 |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
材料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认为:“如果21世纪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纪,那么它不仅是由国家间的均势或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或是由思想技术层面上的全球化带来的,而是由通过超越国境的个人或集团的网络结构带来的可能性会更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视角分析21世纪人类和平的可能性。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給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忘,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