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C. 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英、美、法三国在上海有商业利益,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争取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排除B,C项正确。A项属于“战略”意义,而非“政略”的主要意图,排除A。D项是寄望英、美、法三国干涉和支援,并非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排除。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 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C. 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D. 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查看答案

1933年,中央苏区多次召开经济建设大会,各个根据地先后出现公营商店、公卖处、消费合作社等商业组织。同时,中央又设专门外贸机构组织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这些举措首要目的是

A. 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B. 恢复和发展工农业

C. 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    D. 废除封建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三国志·卢毓传》记载:卢毓于曹魏之时两为吏部尚书,前后历五、六年,“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度

A. 较好地反映了民意    B. 仍以德才为主要标准

C. 受世家大族影响较大    D. 被科举制取代具有必然性

 

查看答案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