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权利法》第9条规定:“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如果近邻地区的树木因被风吹,倾斜到你的地区来,你可以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收拾它的诉讼”,第10条规定“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以上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
A. 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利益 B.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
C. 形式繁琐僵化缺乏灵活性 D. 强调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
A. 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 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C. 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C. 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 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C. 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D. 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1933年,中央苏区多次召开经济建设大会,各个根据地先后出现公营商店、公卖处、消费合作社等商业组织。同时,中央又设专门外贸机构组织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这些举措首要目的是
A. 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B. 恢复和发展工农业
C. 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 D. 废除封建经济基础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