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丰岛之势,为阻止...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丰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以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北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仃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l)根据材料,指出朝鲜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背景:美苏在朝鲜争夺“势力范围”;朝鲜内部政治势力未能有效融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新中国的建立打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平衡;美国对东亚战略的调整。 (2)论证:朝鲜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政治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强化中、苏、朝关系的同时,也推动了美韩关系的巩固,客观上也有利于日本的崛起;朝鲜战争加剧了中美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也不利于美苏矛盾的缓和,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影响深远。 【解析】(1)根据“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概括背景。 (2)根据“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联系材料说明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 【名师点睛】 第(1)问,根据材料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依据“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回答朝鲜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联系第二段材料信息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时期,坚持银两和制钱双重本位制,但轻重成色随时随地而变;大量涌入的各种外国银元加剧了币制的混乱;各省也纷纷铸币,“所铸形式既异,成色亦复参差。”于是,在西方货币制度的影响下,清未发生了“金银本位制讨论”和“圆两之争”。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

第一条大清国币单位定名曰圆,暂就银为本位。

第二条国币种类如右:银币四种(一圆、五角、武角伍分、一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四种(二分、一分、五厘、一厘)。

第三条一圆为主币,五角以下为辅币,计算均以十进。

……

第八条各种银币无论何枚,其成色与法定成色相比之公差,不得逾千分之三。

……

第十二条大清银行为国币兑换机关。

……

第二十条自本则例奏定之日起,所有各省现铸之银铜币,一律停铸。

——摘编自沈云龙《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币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

苏联:193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宣布在20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八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要用十年赶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结合材料和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挂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此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运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历史意义早已超脱浆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宜统年间,津满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漕运寿终正寝。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材料二:英国运河的兴起时间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基本重合.其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促进下,在短短数十年间成长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对竟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挖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西方盟国对在德国实行的“非工业化政策”进行反思,他们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德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宰,而是反映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对许多国家来说,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固,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其主要目的在于

A. 重建世界经济秩序    B. 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

C. 扶植德国对抗苏联    D. 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別增长了1.4倍、1倍、0.54倍。这说明

A.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 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