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民族觉醒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1958年,苏联政府宣布,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降价6%;1962年,苏联政府再次将降价幅度分别调整为55.7%和8.3%。1963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苏联石油出口总量的89%。这些做法
A. 有利于苏联获得资金和技术 B.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 推动苏联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 D. 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反霸斗争
17世纪前英国人普遍认同“国王即使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但不在任何人之下”,17世纪后“君主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主意志绝对自由,制约君主行动的只能是自我克制”,“议会派”的解释是“国王只是上帝的使臣,只有行使(上帝赋予的)权利的权力,权利之外,没有权力”。这体现了
A. 英国对王权制约的传统 B. 君权神授理论遭到否定
C. 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 D. 君主派和议会派的妥协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 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
C. 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 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表明当时
A. 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已不重要 B. 雅典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
C. 民主决策具有保护平民的倾向性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