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