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认为伯里克利时期“法律渐渐失去了固有的尊严而贫民群众遂掌握了这种整体的最高治权,所谓的雅典民主史,不过是穷人权力不断上升并压迫富人的历史。”对其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法律至上的原则受到公民大会的挑战 B. 雅典民主真正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
C. 雅典激进的民主制度并非理想的政体 D. 雅典民主的本质是穷人对富人的统治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B.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C.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D.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张海鹏在《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这一现象的重大意义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数字。”这次内迁的主要意义在于
A.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彻底改变我国陈旧的工业布局
C. 为西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D.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 批判封建皇权 B. 反对尊孔复古
C. 捍卫《临时约法》 D. 倡导科学精神
甲午战争后,清御史陈璧建议“为船政开自然之利,开煤矿、铁矿、铸造洋钱、设招商局、兼造民用品,商品化经营”。该建议反映了
A. 陈璧主张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陈璧主张打破洋务企业官办体制 D.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