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 强调重农意识 B. 关心百姓疾苦
C. 申饬官员无能 D. 关注地方稳定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 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 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