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1930年北平底层市民从业统计表。
男子 | 女子 | ||||
职业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职业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车马业 | 641 | 42.09% | 缝织业 | 360 | 59.51% |
小生意 | 217 | 19.25% | 雇工 | 68 | 11.23% |
夫役 | 163 | 10.70% | 绣花 | 64 | 10.57% |
军警队 | 132 | 8.67% | 缝穷(补衣服) | 54 | 8.92% |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北平地区的民族工业非常发达 B. 北平的城市化水平超前
C. 北平的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 D. 北平地区贫富差距拉大
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 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 B. 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 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 D. 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
就下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比较恰当的是
A. 湖广地区农田垦殖与经济重心南移 B. 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提升
C. 高产作物与明清之际人口持续增长 D. 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
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A.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B. 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C.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D. 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
A. 唐太宗推行“祟儒尊孔”的国策 B. 《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已有所传播
汉初的郡国约一百余个,不经中间环节而由中央政府直辖,郡国是地方行政的重心所在,层次简洁而控制有效。郡守掌管一郡财政、司法、行政、军事职权,是皇帝掌控地方的重要依赖。
材料表明
A. 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 郡国并行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
C. 郡国并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D. 郡国并行是对前朝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