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势”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近代中国精英人士认可“公理”、“公例”,即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演变体现了某种或某些共同的规律。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认为,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普遍规律。孙中山却指出:“以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为立国之主脑,至谓有强权而无公理”。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则以‘物质生产力’为最高动因,全社会的表象都要依附于最高动因的变化,即经济构造。”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精英历史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特点:源远流长,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或有优良传统);服务于政治生活,深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或与政治经济紧密结合);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缺乏准确性与科学性。影响:为中国古代和近代前期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中国社会古代和近代前期文明发展。 (2)变化:由肯定进化论到宣传唯物史观。原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实践的失败;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知识分子历史观的变化,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等信息归纳得出。其积极影响应当联系教材内容来回答。 (2)近代精英历史观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近代中国精英人士认可‘公理’、‘公例’,即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演变体现了某种或某些共同的规律”“李大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则以物质生产力为最高动因,全社会的表象都要依附于最高动因的变化,即经济构造。’”等信息归纳得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民族危机、经济形态、阶级变化、政治实践等方面,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 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 时间的不断更替

C.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 国际关系的变革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查看答案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A. 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B. 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D. 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C.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D.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公吨)。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年份

出口量

进口量

净出口量

1957

2092.6

166.8

1925.8

1958

2883.4

223.5

2659.9

1959

4157.5

2.0

4155.5

1960

2720.4

66.3

2654.1

1961

1355.0

5809.7

-4454.7

 

 

A. 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 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 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D. 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