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改革后齐国实力大增。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制订盟约,借周天子之名颁布。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
A. 周天子天下共主权威得到维护 B. 会盟巩固了原有的政治秩序
C. 经济实力是新秩序构建的基础 D. 尊王攘夷是成就霸业的关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成为同盟国中的重要成员,国民政府开始将战后建设人才的培养提上议程。在技术发展领域,国民政府考虑派留学生去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他们选派了朱光亚、李政道、唐敖庆等去往美国学习。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考虑战后成立联合政府,派遣罗沛霖、张大奇和王天眷等前往美国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二战后的留美高潮。这一时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6200人左右,其中学习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人约占80%。
1949年11月、12月间,朱光亚与曹锡华等人多次以留美科协的名义组织召开中国留学生座谈会,动员大家回国,1950年他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50年春,朱光亚等人回到了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明确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1953年7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被禁止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中国总理周恩来,甚至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写信。这些努力终于促成美国政府在日内瓦谈判中逐步解除了对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禁令。朱光亚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德禄《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光亚等知识分子赴美留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朱光亚等知识分子回归新中国的因素并概括其贡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地区的非共产党国家正在实施的政治经济方略是非常有希望的。我们将帮助他们实施。我们将信守条约的承诺。就我们在亚洲的地位而言,我们要极力避免亚洲国家过分依赖我们,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关岛谈话
材料二2009年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参加东盟外长扩大会议谈到美国“重返亚洲”时说:“美国回到东南亚了。奥巴马总统和我都相信,本地区对全球的进步、和平和繁荣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就我们所面对的广泛挑战——从地区和全球安全到经济危机到人权和气候变化——与东盟伙伴全面接触。”
(1)关岛谈话是美国战后亚洲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总统关岛谈话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总统关岛谈话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的亚洲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官制度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面临重新塑造的严峻课题,促使改革的动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发展存在的特殊因素。1871年文官人数仅有53874人,1965年文官人数高达698000人,规模庞大的文官体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964年威尔逊出任英国首相,任命以富尔顿为首的十二人委员会,对文官制度进行研究,并制定改革计划。1968年,委员会提出一项报告,通称“富尔顿报告”。报告认为在现代化社会中,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都已成为专门职业,因此,文官队伍中需要大量专业化人员。今后录用文官要注意考查其专业知识,而不仅只考试古典文化和历史。报告建议取消专业人员服从行政人员的组织体制,打破各级各类的界限,使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统意为一个整体,各个职位都向具备最佳资格的人开放,他们或是专家式的行政人员,或是具有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开放结构不仅适用于高级文官,也适用于中下级文官。此外,它还要求扩大录用范围,从社会上招收人才。为更新文官素质,富尔顿委员会建议设立文官学院,为名级行政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为科技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将原来的文官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工资管理部门合并,成立文官事务部,负责文官的人事管理,推动改革的进行。
——摘偏自李治国等《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富尔顿文官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富尔顿文官改革的措施。
2017年,教育部发函要求将现行教材中“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
第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学生理解日本侵华本质的危害。
第三,“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摘自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说明。依据自己的理解增加一条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并阐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在长城一线设边镇并驻军80万,每年需从内陆各省协饷和调运物资。洪武三年(1370),朝廷准许秦晋等边关省份的民商运粮食到边关换取经营食盐的许可证——盐引,再到食盐产地运销盐斤,晋商借此兴起。弘治五年(1492),政府允许输银买引,徽商也走上大规模食盐贩运的道路。万历四十五年(1617)两淮推行“纲运法”,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由其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纲商包运的若干盐引即称为“纲”,或称为“窝本”。许多徽州商人为能筹够“窝本”所需交纳的巨资,便以姓氏或宗族结为纲,用族法宗规来凝聚和节制纲法,合股共财,以集体的力量夺取招标,实现共赢。以纲运法承运纲盐的纲商在清代前期的福建盐区被直接称为“商帮”。
——摘编自周膺《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材料二1847年,广州的英国商人成立第一个洋商会——广州英商会。到1904年之前,外商已在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天津设立了6个商会。1904年清政府商部还制订《商会简明章程》,发布劝办商会谕贴,鼓励各地兴办商会。到1912年,商会总数增加到794个。商会不仅仅是行业内部自治的机构,还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出建议和组织参加政治改革运动。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上海总商会联络、组织各地商会先后三次参与国会请愿运动。另外,其活动还伸展到教育、地方自治、仲裁、社会公益等十分广阔领域,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陈玲《浅析近代中国商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的特点及商帮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清商会的作用。如何理解从传统商帮到近代商会这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