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C. 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 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他评价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1874年上海宁波同乡会抵制法国人越界筑路,1883年汉口茶商联合抵制外商茶价,但其行动均超越不了小团体和地方性水平。1905年上海总商会倡议“相戒不用美货”,通电35处商埠的商会。同时,学生和社会各界民众相继在160多个城市成立了“抵制美货公所”等团体。抵制美货运动发展成大规模民众运动。据此可知
A. 传统民间组织不具有爱国性质 B. 抵制洋货的运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
C. 民族资产阶级是爱国运动主体 D. 社会组织网络的形成推动爱国运动高涨
下表是近代重庆《商务日报》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重庆地区
| 1930.11 | 1932.5 | 1934.6 |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 15 | 17 | 20 |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 46.8 | 41.5 | 38.5 |
A. 反帝运动不断高涨 B.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D. 社会生活日益西化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白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唐代人与明朝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唐代人认为铜钱重要,白银一无是处。明朝的有关论述却认为只有白银能够充当货币。导致这种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B. 世界联系程度的不同
C. 政府商业政策的不同 D. 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