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宰相是中国古代辅政首脑的统称,它上承皇帝制度下启官僚制度,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

宰相是中国古代辅政首脑的统称,它上承皇帝制度下启官僚制度,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宰相及宰相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河南

河北

陕西

山东

山西

甘肃

江苏

湖北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西汉

11

4

7

12

1

1

7

 

 

 

 

 

63

49

67

21

44

27

20

10

 

 

 

 

两宋

20

8

2

8

4

 

8

2

19

8

15

14

7

9

2

8

4

 

15

7

19

6

10

12

 

 

材料二

 

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

西汉

咸阳(4)、沛县(7)

唐朝

 

长安(28)、咸阳(7)、西安(10)(今浙江衢州)、秦安(12)、陇西(6)、闻喜(8)、苏州(6)、安平(7)、洛阳(12)、荥阳(6)

两宋

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衢县(3)

晋江(6)、余姚(3)、湖州(3)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

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不断用近臣外派来掌控国家,一旦权重,即被替代闲置。)

——李俊《中国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论证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宰相制度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

 

(1)特点:宋以前集中,主要在北方各省,宋代以后南移和均匀化;历代帝乡所在地,政治中心区附近分布密集。 原因:经济中心南移;南方文化教育发展;唐以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导致世家大族垄断选举,科举制的实行使选官范围扩大,宰相籍贯分布均匀化;政治和军事中心给人物行政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政治中心倍受统治阶级重视,所以帝乡多宰相,宰相籍贯分布在政治中心尤为密集。 (2)观点:相权不断削弱 秦代三公九卿制中宰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天下政务。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逐渐转到尚书台。魏晋至隋唐,三省六部制趋于成熟,相权弱化。北宋设三司使、枢密院和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明代废宰相设内阁,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观点:通过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使相权削弱。 汉承秦制,宰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天下政务。汉武帝为了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其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内廷决策机构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创设军机处。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据材料二“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宋以前北方为主、宋代以后南移、帝乡所在地,政治中心区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中心南移、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实行、政治和军事中心的有利条件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2)本题据材料三“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相权不断削弱”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两个观点出发进行论证。注意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苏联的工业化,布哈林等人主张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避免对农业的过度伤害,政治上也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这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工业发展的速度。斯大林一派抓住了反对派工业发展速度上的缺陷,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这表明苏联

A. 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强烈愿望    B. 党派之间政治斗争激烈

C. 计划经济体制不符合其国情    D.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 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C. 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查看答案

“受到新教冲击,天主教岌岌可危,面对强大的冲击波,天主教几乎要崩溃。这时,天主教开始进行自我更新,这叫‘反宗教改革’”。这客观上导致

A. 天主教统治地位动摇    B. 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

C.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查看答案

古罗马一位男士对自己最亲近的某位女性血亲享有继承权,因他未等到后者死亡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对之享有期待权的部分财产赠与出去而被告发,结果被判赠与无效,理由是他的行为违反了善良风俗。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具有道德法的属性    B. 以社会风俗为依据

C. 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D. 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查看答案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C. 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 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