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 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 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载:“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材料反映出麦迪逊主张在美国实行
A. 联邦制分权制衡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邦联制分权制衡 D. 内阁制差额选举制
16世纪以后,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这种变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并创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缄言。这说明
A. 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 B. 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
C.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 D.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
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A. 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 体现公正和公平
C. 伴随征服不断调整 D. 强调程序和理性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A. 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 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 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 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 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 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