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后人对其变法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后人对其变法内容及作用却有着较高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时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荆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

(2)据材料二,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

(3)结合主要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为其作传的原因。

 

(1)矛头: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举措: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 (2)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并未增加国民财富。 (3)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目的:为鼓吹变法,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以及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1)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得出,有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应当联系所学,可知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与农业或农民有关。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分析得出。 (3)梁启超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为其作传的原因,从背景上来看,联系所学可知有甲午战败的影响和民族资产阶级开展斗争的需要;其目的是为鼓吹变法,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天演论〉》整理

材料二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进化论”适用对象的变化,分析欧洲和严复“误读”、“误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查看答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农业受到进一步打击。如果以196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0的话,1928年这一指数为64.8,1932年只有29.5,其中谷物和牲畜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63%和56%。农场主的现金收入也从1929年的113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47.5亿美元,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8亿美元,分别下降了58%和67%。到1930年负债农场达25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38.5%

——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

材料二1927年的苏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在肯定工业化计划已经取得的成果后,就提出了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并指出摆脱这种落后局面的出路:“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就在于转变到以高度的新技术为基础的集体耕种制。……别的出路是没有的。”

材料三数据的统计可以见证历史的发展,下图是我国1978年——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的柱形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当时是如何解决农业方面的萧条局面的?其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此苏联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其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并分析其实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在农业建设中应吸取哪些经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注:与国指友邦),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情理,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迄无成说,反更陆续添兵……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摘录)

朕以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国,以协同从事,清国反设辞拒绝……清国之计,惟在使朝鲜治安之基无所归……以损害帝国之权利利益,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终始,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武勇,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对清国宣战诏书》(摘录)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需史论结合,合理充分)。

 

查看答案

《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的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据此判断该画家作品的风格是

A. 现实主义流派    B. 浪漫主义流派

C. 印象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查看答案

《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 新“冷战”的到来    B. 帝国复兴的号角

C. 脱了,还是很少“合”过?    D. 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