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工商业市镇较为普遍,一些市镇发展迅速,甚至凌驾府县,而与省会齐名。当时的汉口...

清代工商业市镇较为普遍,一些市镇发展迅速,甚至凌驾府县,而与省会齐名。当时的汉口镇和佛山镇是天下“四聚”之二,另外“两聚”则是北京与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扶植是明清工商业市镇崛起的重要原因

B. 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

C. 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推动南方市镇迅速崛起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商业市镇与省会齐名意在强调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清代政府是抑制而非扶植工商业的发展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区域经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格局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苏辙在《唐论》中称:唐太宗将天下之兵,分布在八百多个兵府内,在关中设置五百个兵府,在地方和边疆则设置了节度使,让其手握重兵,这一制度使到朝内大臣不敢政变,地方将帅不敢叛乱,四境夷狄不敢犯边,是最好的制度。苏辙文章实质上是对北宋出现的哪一政治现象的评论

A. 重文轻武    B. 守内虚外    C. 重本抑末    D. 兵将分离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    B. 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

C. 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    D. 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

 

查看答案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成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

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

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后人对其变法内容及作用却有着较高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时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荆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

(2)据材料二,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

(3)结合主要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为其作传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