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新中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

1954年,新中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这主要表明

A. “三大改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 建国初中国并未重视市场机制

C. 新中国“一五”计划效仿苏联体制    D. 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宪法的认可

 

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新中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得到宪法的认可。故答案为D项。“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材料不能反映1954年就取得突破性进展,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宪法的规定,未涉及“一五”计划,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下面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

A.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    B. 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    D. 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

 

查看答案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倡导了三大政策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主张“平均地权”

 

查看答案

清代工商业市镇较为普遍,一些市镇发展迅速,甚至凌驾府县,而与省会齐名。当时的汉口镇和佛山镇是天下“四聚”之二,另外“两聚”则是北京与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扶植是明清工商业市镇崛起的重要原因

B. 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

C. 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推动南方市镇迅速崛起

 

查看答案

宋代苏辙在《唐论》中称:唐太宗将天下之兵,分布在八百多个兵府内,在关中设置五百个兵府,在地方和边疆则设置了节度使,让其手握重兵,这一制度使到朝内大臣不敢政变,地方将帅不敢叛乱,四境夷狄不敢犯边,是最好的制度。苏辙文章实质上是对北宋出现的哪一政治现象的评论

A. 重文轻武    B. 守内虚外    C. 重本抑末    D. 兵将分离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    B. 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

C. 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    D. 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