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

19408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C. 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1940年8月”、“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等可知,此次行动指的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远征军赴缅作战是在1942年,且与题意不符,排除AD;徐州会战是1938年,排除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反抗·百团大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1年开始,南京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 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    B. 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

C. 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D. 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

 

查看答案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说明中国画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

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

 

查看答案

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A. 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 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 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下图是西周青铜器《史墙盘》的铭文拓片,铭文前半部分追颂了历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后半部分颂扬了作器者祖先的功德。这表明西周时

A. 成熟的文字体系开始形成

B. 青铜器的功用有重大改变

C. 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形成

D. “家国同构”的色彩较浓厚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中期以后,倭患日益严重。于是撤销了市舶司,海禁更加严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受命任参将,守台州、金华、严州三郡,负责御倭事宜。戚继光到浙江后,请求在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夫,组织、训练新军,得到朝廷恩准。1559秋,他亲自来到义乌,招募了三千人,制定纪律,严格训练。戚继光还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术,将盾牌、长枪、叉、钯、棍、刀等长短武器联合使用,各尽所能,密切配合。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先后九战九捷,浙东的倭患遂告平息。1562年,戚继光被调入闽,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的倭寇。次年春,福建倭患被平定。1564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抗倭战争也使明王朝消耗很大。通过这场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放海禁的重要性。明朝廷也鉴于嘉靖时“倭乱”的教训,到隆庆时开始部分开放海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政治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