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材料主要反映出
A.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B. 依靠官府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C.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 民放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乾隆二年苏州因染衣坊过多而造成了“满河青红黑紫”,于是苏州府立“永禁虎丘染坊碑”,禁止在虎丘开设染坊,所有“染作器物,迁移他处开张”“如敢故违,定行提究”。这反映了当地政府
A. 重视行政法规的建设 B. 限制私营手工业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D. 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
“道”是宋明士大夫群体的最高追求。宋代理学家强调“得君行道”,而明代心学家则强调“觉民行道”。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士人精神整体坠落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 儒家信仰重新建立 D. 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翟同祖先生认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汉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这种变迁主要表现在
A. 权力中心由外朝转向内朝 B. 统治思想由法家学说变为儒学
C. 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 D. 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诸侯们封建而未割据,独立而非王国。”这说明分封制
A. 建立了权力制衡机制 B. 导致了中央权力软弱
C. 以宗法血缘作为依据 D. 体现了整体国家观念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潘恩在18世纪90年代早期曾经写道:“如果我问一位美国人他是否想要一位国王,他一定会断然反驳,并且会质问我是否把他当作白痴。”潘恩相信,“人的心智一旦被启蒙”,就再也不会回复到“黑暗的状态”:“面纱一旦被撕破,就再也不可能被修复了。”因而,美国革命以永远不可能倒退的方式,“向这个世界投下了一束直射人们内心的光辉”。政治春天中的第一枝蓓蕾,或迟或早,都必然会在整个欧洲迎来一个“政府全面革命”的“政治夏天”。一旦无知和迷信被驱散,一旦政治意识被唤醒被推广,一旦人们“通过自身的有用性开始感觉到他们的重要性,感觉到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就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去统治他们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革命是要像在法国所发生的那样采取疾风暴雨的方式;还是应该如美国革命,“平缓,理性,并且无须付出太多的代价”。
——摘自[美]杰克.P.格林孙炳辉、郑寅达《潘恩、美国与政治意识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观点并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宣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