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l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从偏处东北一隅的地方政权转变为全国性的政权,并定都北京。清代在继承明代“治河保清”国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黄河、运河的综合治理。明代的河工体制为清代所继承,但随着国家的安定以及河道形势与治河目的的变化,清廷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对河工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清政府逐渐通过管河分司的裁并归道改革,实现了管河体制的划一;通过将治河权责从工部转移到总河衙门,大大减少了河道衙门系统在治河中所受到的掣肘。此外,随着国家河工从黄、运两河扩展到直隶诸河,河工治理方式也由以河为纲转变为划区分治。这些变革,使得清代河工体制得到良性发展,这一体制在乾隆初期基本定型,并在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之前保持了大致的稳定。
——摘编自江晓成《前清河工体制变革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河工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前期河工体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 | 词语介绍 |
1.哥德巴赫猜想 |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
2.科学的春天 |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
4.拨乱反正 |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
5.平反 |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
6.恢复高考 |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
7.伤痕文学 | 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
8.十一届三中全会 |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
9.小岗村 |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
10.望乡 | 一部日本老影片 |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在l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19世纪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
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效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美〕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二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而作为第二大贸易国的美国情况与英国相类似,“对华贸易也有四百万至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钱宗飞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在张家口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中国北方示范点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合理性是基于
A. 新独立的国家大量增加 B. 中蒙俄经济一体化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 勃烈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 B. 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D. 乔戈尔巴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A. 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