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挙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史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B.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这说明周初
A.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
B. 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
C. 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同治四年(1865)初,中亚的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勾结英国和俄国,入侵中国新疆南部地区,并建立反动政权。李鸿章提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的谬论。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英国以“调停”为名强调阿古柏“作为属国,只隶版图,不必朝贡”。他义正词严地向总理衙门表示:阿古柏“为我必讨之贼”,“非他人所参与”,亦“无须英人代为过虑也”。针对俄国用不平等条约交换伊犁的企图,左宗棠也接连上书,痛陈此约的危害。并于光绪六年(1880)二月,武力收复了伊犁。虽然迫于朝命调回北京,但他在伊犁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对曾纪泽的谈判仍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迫使贪婪成性的俄国不得不将部分领土归还中国。在进军新疆的过程中,他多次向清廷陈述新疆建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省的具体方案。光绪十年(1884),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在新疆期间,左宗棠还重视屯田开荒,安置难民;推广蚕桑事业,发展地方经济;修筑道路,便利交通。此外,他还在光绪六年(1880)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希望利用西北盛产的羊毛与外国输入的毛织物竞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收复和管理新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措施的历史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并在外交政策方面制定了“和平的新结构”的总构想和总战略。
1969年,尼克松给国会的第一个外交政策报告宣布:“国际关系中的战后时期已经开始。”
1969年,尼克松说:“我感到美苏关系可能会是决定我的政府任期的之内和之后世界能否生活在和平中最重要的国家关系。”
1969年,尼克松说:“把越南共和国放弃给共产党人……将使我们在寻求牢固、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努力中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
1969年,尼克松说:“美国对亚洲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着力对付中国这个现实……我们显然不能把中国永远留在世界各国大家庭之外。”
1971年,尼克松对《时代》周刊记者说:“如果美国、欧洲、苏联、中国、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那么我想世界会更安全、也更美好。”
——摘编自【美】丹·考德维尔《论美苏关系——1947年至尼克松、基辛格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尼克松“和平的新结构”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尼克松的外交思想。
【厉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l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从偏处东北一隅的地方政权转变为全国性的政权,并定都北京。清代在继承明代“治河保清”国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黄河、运河的综合治理。明代的河工体制为清代所继承,但随着国家的安定以及河道形势与治河目的的变化,清廷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对河工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清政府逐渐通过管河分司的裁并归道改革,实现了管河体制的划一;通过将治河权责从工部转移到总河衙门,大大减少了河道衙门系统在治河中所受到的掣肘。此外,随着国家河工从黄、运两河扩展到直隶诸河,河工治理方式也由以河为纲转变为划区分治。这些变革,使得清代河工体制得到良性发展,这一体制在乾隆初期基本定型,并在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之前保持了大致的稳定。
——摘编自江晓成《前清河工体制变革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河工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前期河工体制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