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
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 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 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材料中的“惠商”政策
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 B.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
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 D.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
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元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