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前夜说:“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更为可敬,更为神圣,她受到众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这表明苏格拉底的思想是
A.歌颂直接民主 B.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C.赞扬社会道德 D.追求人的自由平等
1964年底,中国开始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迅速展开。其根本目的在于
A. 奠定大西北对外开放基础 B. 赢得第三世界的支持
C. 平衡我国东西部工业布局 D. 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
A. 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 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C.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 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理论
A. 认为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B. 完全符合中国半殖半封建的国情
C. 否定了中共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D.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解
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