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时期 | 总额 | 借款占比 |
清政府 | 18亿银元 | 赔款61%;实业28.7% |
北洋政府 | 15.56银元 | 军政64.4%;实业、教育35.5% |
国民政府 | 28亿银元 | 军政96.77%;实业、教育8.26% |
A. 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主体 B. 列强加大对华的商品输出
C.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机遇 D. 近代经济对外资依赖加强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应由培养“人上人”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说,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旨在
A. 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B. 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
C. 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平等性和实用性 D. 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出产“濮绸”闻明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己由农业转移到蚕蚕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
A. 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 重农抑商政策己有所松弛 D. 己经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西汉宣帝开始实行互隐之法,公元前66年诏: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该法的实施
A. 不利于定罪量刑的操作 B. ·推动了治国理念的转变
C. 导致了伦理犯罪的增加 D. 有助于家族社会的发展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 儒家和法家有洲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