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说:“19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说:“19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0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革命。”下列史实符合亨廷顿这一说法的是

A. 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D.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 【解析】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阻挡帝国主义”;清末新政是在革命形势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阻挡革命的一场骗局。故答案为C项。戊戌政变不是“阻挡帝国主义”,排除A项;洋务运动不是“阻挡帝国主义”,辛亥革命不可能“阻挡革命”,也不是“君主实行现代化”,排除B项;D项两个历史事件均不符合,排除。 点睛:本题要理解材料中的“阻挡帝国主义”和“阻挡革命”的含义,据此分析每一选项中两个事件的作用是否分别符合这一含义,以此确定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期,欧洲发现了大量银矿,使得银价猛跌,而几乎在同时,欧洲各国先后确立了金本位制。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 西方开始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B. 中国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C.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中国逐渐脱离世界金融市场

 

查看答案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举行升舍考试,并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优者依次升人内舍及上舍,“上舍之尤者,直除以官”。此举

A. 实现了科举与教育的逐步分离    B. 可以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 打击了士人在校听读的积极性    D. 有利于弥补科举考试的不足

 

查看答案

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B. 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

C. 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

D.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

 

查看答案

湖北云梦出上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

A.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B.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

C.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发展

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