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俄历1917年10月26日,列宁亲自...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俄历1917年10月26日,列宁亲自起草并颁布了一项和平法令,即“布尔什维克政府呼吁所有交战国家和政府尽快开始公平、公正、民主的和平谈判,同时还号召各国人民不要完全遵从政府的意愿,要直接参与到自己国家的政治斗争中。”1917年12月3日,苏俄单方面同德国开始了停战谈判。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谈判陷入僵局,德军趁此大举进攻苏俄。1918年2月18日,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会上最终通过了列宁的主张,同意与德国签约。3月3日,《布列斯特和平条约》正式签订。和平协议的最终结果是俄罗斯退出战争。虽然这个和约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仍然被认为是外交上的一大胜利。

——卢伟《1918年俄共(布)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平条约》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列斯特和约》的影响。

 

(1)背景:维护十月革命成果,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德国在一战进程中遭受重创。 (2)影响:消除了外来侵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有助于苏俄的经济建设;但其牺牲了领土主权和小国的利益;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单方面退出一战,受到其他协约国的敌对。 【解析】本题考查《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1)《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再联系所学,从当时苏俄国内状况以及苏俄与德国战场形势来说明。 (2)《布列斯特和约》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虽然这个和约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仍然被认为是外交上的一大胜利”,再联系所学,从对苏俄、德国和协约国各自的影响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朝万历年间,土地兼并加剧,财政入不敷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借鉴了明中前期赋役制度的基础上,朝廷于万历九年(1581年)正式颁布了一条鞭法。内容如下:“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招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此后,“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一条鞭法”时于赋役征收的一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其带有浓厚的东南地域色彩,在北方推广时遭到地主们的强烈抵制。同时,不少地方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实行地丁双轨制。

——边俊杰《“一条鞭法”新解》

(l)根据材料,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条鞭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7年,教育部发布文件,要求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就材料中所提到的教材变革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分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东、东亚、南亚、美洲、古希腊等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时间体系,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其适用范围与这些文明存在的空间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这意味着,一旦人类文明分散发展的局面被打破,那么,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群就很难守着各自所熟悉的时间观念和规则长期维持交往。为此,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时历法进行改革,创立格列高利历(即俗称的阳历)。到18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基本上采用格列高利历。到19世纪末,格列高利历已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且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

与历法和纪年方式的传播不同,国际通用的计时方式则是在19世纪由主导全球化的一些国家共同制定并建议各国遵守的时间标准,他们选择以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全世界的本初子午线,从而为各国计算经度和时间确立了世界通用的标准。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清末,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纪年方式的方案,对象征皇权的年号纪年方式发起了挑战,并围绕着采用何种纪年方式展开了论争。1895年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主张与世界接轨,采用“孔子纪年”以“起人信仰之心”。1903年,革命党人刘师培发表了《黄帝纪年说》一文,特别强调“黄帝纪年”对于汉民族保持“特立之性质”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知识分子提出了“耶稣纪年”“西周共和元年纪年”“秦始皇纪年”等纪年变革方案。民国建立后,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阳历,1912年元旦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这也为清末激烈的纪年论争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纪年”论争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至19世纪全球时间标准化进程的特点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末民初纪年论争的背景,并对这场论争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曾因欧盟自由贸易政策收益颇丰的英国经过全民公投退出欧盟;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自己支持自由贸易,但却反对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一些自由贸易的协定。以上现象说明了

A. 经济全球化正走向衰落    B.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紧迫性

C. 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性    D. 全球化与主权国家利益根本对立

 

查看答案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传出,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主流媒体普遍将这一事件作为“紧急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并且认为“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这表明

A. 苏联科技水平已超越美国    B. 意识形态决定科技的发展

C. 苏联国内不重视空间技术    D. 美苏争霸已进入新的领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