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续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重要意义。

 

(1)品德:具备个人美德;怀抱经世济民情怀。 (2)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主张: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3)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应服务于天下;建立“天下之法”。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后世的反专制(或民主革命与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第二小问他的政治抱负就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指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是指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即儒学本身神秘化。 (3)本题主要考查的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等可以看出明清进步思想的内容为反对君主专制和主张经世致用;第二小问这种思想出现的背景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黄宗羲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各个阶级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了一场历时30年的学习西方技术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变动

(2)结合材料二与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说你怎样看待这次运动。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倡言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并高度赞扬武则天是杰出政治家,他有可能是

A. 程颐

B. 朱熹

C. 陆九渊

D. 李贽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那里?

A. 长安、太学

B. 洛阳、书院

C. 南京、国子监

D. 曲阜、孔庙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