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代表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的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 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 变相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 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 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
A. 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 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 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 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