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它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空。”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案,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一规定体现的是
A. 联邦制 B. 邦联制 C. 总统共和制 D. 议会共和制
克里斯梯尼创立了“陶片放逐法”,规定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用陶片或贝壳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这一做法旨在
A. 铲除氏族贵族政治特权 B. 协调贵族与平民矛盾
C. 开创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D. 防范民主权力被滥用
“楚王问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几则历史故事说明春秋时期
A. 禅让制瓦解
B. 宗法分封制崩溃
C. 井田制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崩溃
材料一中国文化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向欧洲传播。1585年,由西班牙传教士门萨多撰著介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的著作《中华大帝国史》出版,掀起了大规模的“中国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地位和魅力。随着输入中国商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欧洲人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不少欧洲人欣赏甚至模仿中国风尚。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服装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材料三1840年前后,清朝拥有一千七百多所府、州、厅、县的各类官学,4500余所大大小小的书院以及为数更多的义学、社学、私塾。每年有几十万名士子参加各类科举考试。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并由政府选派二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1904年全国共有学堂4222所,学生总数为92169名。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1909年学堂总数增至52348所,学生总数达156万多名。1905年底中国留学日本学生8千至1万名,1906年估计人数已达2万,形成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热潮。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沟通中西的媒介及欧洲人喜爱和推崇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1860年至20世纪初中国教育出现的变化。简析此时期近代中国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