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一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原因和结果。
(4)材料四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朝廷重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B. 政府对盗贼的定义十分宽泛
C. 盗贼不用向国家交税 D. 朝廷十分重视赋税的征收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下面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