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李蛰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明末李蛰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蛰

A. 主张学以致用

B. 维护孔子权威

C. 反对迷信崇拜

D. 倡导自由平等

 

C 【解析】明末李贽提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B项错误,C项正确。学以致用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要联合起来,排除A;材料只对孔子看法进行了论述,D项题干没有体现。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李贽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思想与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能迷信圣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棵白菜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白菜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A. “理在事先”    B. “格物致知”    C. “万物皆生于无”    D. “理在气中”

 

查看答案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一学说

A.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皇权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查看答案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规范社会秩序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构建平等社会

D. 缓和诸侯纷争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巨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拒,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l)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及其思想原动力。

 

查看答案

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时期

概况

战国

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赵国铲形币、楚国蚁鼻钱、齐国刀形币……

秦朝

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西汉

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唐朝

唐初改革币制,高祖下令“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以后历代货币以它为范式

两宋

出现‘交子”、“会子”。

明朝

主币是纸币宝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清朝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光绪年间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最早的机制银元为“光绪元宝”俗称“龙洋”,机制铜元又称“铜板”

 

(l)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l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依据材料简述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

——宋鸿兵《货币战争》

(3)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