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
A. 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 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 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 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实行专制统治的北洋军阀,却常常利用和强调共和这个招牌。议会、内阁这些共和国所拥有的形式,北洋政府只能利用,却不敢轻易废除。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北洋军阀没有现代政治意识 B. 军阀统治缺少意识形态支撑
C. 共和国形式是军阀统治的基础 D. 民主共和理想因军阀统治而泯灭
齐如山(1875—1962)幼入同文馆,在回忆录中写道:初进馆,人不多,便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A. 新式学堂招生难 B. 齐如山对同文馆的怀旧心情
C. 官办学校待遇好 D. 为培养政治精英不惜花重金
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 B. 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
C. 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 D. 提升《大学》《尚书》地位
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 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 D. 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韩非子主张:“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其争。”这一观点可概括为
A. “思威并施,赏罚并重” B. “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D. “专职专任,定位管理”